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新旧译派的整合

    乘所说的那种普通或粗劣之识,而是根本,或净光,或根本净光心,乃事物的终极状态。   从中观所认定的二谛来看,此极细净光心将是契合真谛,实为俗谛。不是真正的真谛。因为中观派所说的真谛实乃辨空--...。此基,在新译派所说的无上瑜伽真言中.被称为根本俱生净光.而以真谛名之, 在宁玛派的大圆满法中,此根本心或根本是真谛,而其所观染净诸相被认定是俗谛。俗谛是粗劣的外来现象,而真谛则指那根本俱生者,亦即...

    丹京喜措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443698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9)

      唯一宗趣无余涅槃,是则彻上彻下、彻始彻终、须臾不离无余涅槃也。故般若为地上事,为根本,相应涅槃矣,而三所系,皆不离乎根本。随顺无漏,趣向无漏,临入无漏,是亦无漏,是即所谓地前加行智,朝宗根本也。以无所得为方便而不舍离一切众生,是即所谓地上根本,固根本也。一切智智皆从般若而得生故,甚深般若复由一切智智而得有故,是即所谓地上最后后得,得根本后以之用于世间,而仍是根本行也。  据是三,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7.html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行智,二者根本,三者后得。加行智者,以闻所成慧一分为性,缘于诸佛菩萨所说正法教理,依法修习观察法性渐遣诸相,能引发根本,名加行智。此唯凡位起,彼随遣相观空,仍是有相。根本智者,由加行智遣相既尽,起无漏,实证真如,此后能生后得等,名根本。后得智者,根本后所得,故名。智体无漏而有分别,变似如相,观彼空性,与根本智异。此中空者,即是空性,体即真如,又名法性。法性所以名空性者,以一切法待缘而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所以就叫做“有分别”。  21. 如何理解“空是根本,缘起是后得”?  答:根本就是直接证入真如境界,那就是在悟的时候,直接了达“诸法无我”,无人我、法我,去掉我执、法执,契证诸法空相,这就是根本根本不可以言说。缘起是后得,就是说,在根本以后,为了使众生开悟,必须假借言语,以言语分别诸法缘起,觉悟众生,就叫后得。   22. 如何理解开悟、悟后起修以及理需顿悟,事需渐修?  答: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释敬定: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

    熏习的。到达这,称为“根本[27]”,超越了主观与客观的相对性,前后起灭的变异性,而只能称之为本净本明的觉性。到达这,与空平等性无二无别,不过从两方面来说明罢了!  在佛的如实正觉中,原是不曾有与...又以烦恼能污染吾人之心性,犹如尘埃之染污万物,故称为尘。以佛法真理而言,人性本即清净无染,一无尘垢,然因外境现象纷沓,导致对境生迷而心生烦恼。(《佛光大辞典》p.3774。)  [27] 根本:...

    释敬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470572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,判释所取、能取皆空,从而使无漏种子势力增盛。到真见道以后,无漏种子就会生起现行,生得根本无分别。此圣智契证真如时,由于真如本体幽深微妙,言语道断,心行路绝,所以此也不现起任何形相,只能安住于...治粗显的虚妄分别,已经能够对治三恶趣的种种烦恼,虽然在世间所得,但为出世间法身种子所含摄。此加行智,能作相似的无分别观,使无漏种子势力增盛并且现行,能引发根本无分别,从而到达最极究竟位,获得清净三身,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

    通过实践,达到实证境界。佛家的实践方法就是戒定慧、八正道。当然在菩萨位次观点又不同,行,又要广大一些。在修中由于内心的自证境界,就是真现量,这个现量如何产生呢?就是由根本产生。入真见道后,产生开悟,称根本,这个根本智离言说,绝百非,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,是不可思议的。由根本,由于佛陀的悲心,为了方便接引度众生,建立教法,就称后得,都是离不开智慧。   太虚大师有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5039710.html
  •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

    第一义。故妄生苦缘。实可悲愍。为迷心境枉流生死。众苦悲恼飘转何休。但净意根空慧现前。十二有支都无所有。及名色识触受等五法。皆为根本之法界自在缘生诸法门大海及诸波罗蜜诸功德海。以明迷者。即诸烦恼海一切心境总为苦海。若觉悟者。即是诸法门及波罗蜜海。正觉悟时无明不见灭。智慧不见生。是故经云。一切法不生。一切法不灭。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。此明迷解。是故一切众生于第一义根本无作中妄起作业。爱取有生。是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0943255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弥勒净土思想简说—《慈宗三要》大意(下)

    二智行:入法无我,以根本“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,唯取其事,唯取真如。”  又从根本所起之后得有多种胜用:(1)“于诸明处(因明、内明、声明、工巧明、医方明)一切善巧勤修”,决无退转。(2)得...,唯为利益诸众生故。”(2)持戒:“由身语等修学律仪。”(3)堪忍:“又能忍他一切侵害。”(4)精进:“能勤学一切明处(五明),令其善巧。”(5)禅定:能于内心安住其心,令心善定。(6)智慧:一根本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3048680.html
  • 老庄学说之宗教哲学精神解读

    、大自在境地的切实可行、可操作的大智慧和至妙法门。   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说,老子的“道”是超越了哲学思辨和形而上学本体论层次意义上的道,是宇宙万物自然的本原及其运化的根本和根本法,是不能被人智(关于...”的修炼方法,倡导通过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、“坐忘”的高度的正静定修炼而获得“玄览”“妙悟”的根本、根本法,进而达到“无为而无不为”的大自在、大解脱与宇宙大道全息相应、圆融为一的无所不能、随心所欲合于...

    杨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2760778.html